2025-08-04
成功美術館館藏施江城先生作品《峽江帆影》
先賢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啟迪世人。就繪畫而言,積學、游歷俱可除去胸中塵濁,而內營自然丘壑于心中,而于創作來說后者尤為重要。因為在悠游中不僅可以為藝術實踐積淀材料,更可以于身入其間的或觀察寫生或目識心記里,看到自然的全貌,窺見宇宙的幽微,繼而開闊胸懷、滋養情志也。當代畫家、湖北中國畫學會會長施江城先生無疑是深諳此道的,其從大江之源到長江入海口的萬里采風、寫生,不僅遍覽了大江兩岸的迥然山水風光、草木之情,而蓄儲于其胸懷間積淀了豐富的繪畫素材;也還于之應目會心的深徹體悟和深情觀照中,“搜尋生石,按形求法”又體照物我、融冶古今,提煉凝萃出了豐富多樣還極具個人風貌的畫語形式來。繼而在落于紙上的寄情傾訴筆墨創構上,帶來了形式與內容統一的山川豐茂、天地壯闊繪畫典型來。
明代畫家董其昌《畫旨》有言:“朝看云氣變化,可收入筆端。吾嘗行洞庭湖,推蓬曠望,儼然米家墨戲。”施江城先生繪寫長江亦如此,譬如在《西部成功書畫家》近來刊載的,皆以“峽江帆影”題跋的施江城先生這兩幅山水佳構。其映入觀者眼簾而游目騁懷、豁然開朗,顯然可見那江流天外而帆影幢幢,峽山聳峙還岡巒錯置,云煙蒸陶亦山居悠然,草木蔥蘢又青山入懷的萬里長江中上游鮮明自然景致。畫面中這些收斂天地眾景,還囊藏于畫圖里峽江諸象,非是畫家寄生其間的躬親體驗而“心窮萬物之源,目盡山川之勢”,怎會有那披麻、荷葉等線皴勾勒山形骨架,兼用點皴、干擦、暈染諸法輔以的草木、土石之飾,或青或綠調和渲淡而隨類敷彩、著其時色,對那峰峻崖險、岡踞嶺雄、坡緩壁峭、山青草茂、郁郁蓁蓁實景之真的生機昂揚、氣韻生動寫照。
萬里長江、兩岸眾景爛熟于心,胸中有了丘壑起伏、有了四時韻致,落墨自然能信手拈來而筆無妄下矣;山巒峰丘自有高下,草樹花木春冬榮枯,畫家或遠或近“細細看,面面觀”,又“看得透,窺其穿”而得其變化、取其風采,立意定景亦能錯落有致而時出新意、別開生面也。
成功美術館館藏施江城先生作品《峽江帆影圖》
如《峽江帆影圖》橫幅長屏一作,畫面中間那峽江曲廻轉彎處的對岸連綿峰嶺,既見因江流之勢的前沖后突、忽近忽遠,縱向“之”字錯疊折轉的構圖反映,亦見畫家于這自然山水音韻節律形質間,體味獲得的“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契道意蘊;又畫面近景處的江村山崗,于前者隔江相望、遠近呼應、高低相依的“密”勢布陳,不僅是自然視野里由山下看到山上、從山前看到山后的飽覽沃游所記,更是于咫尺之圖上寫千里之景,而東西南北宛若眼前的主觀意象概括反映。還有畫面兩端或村渡靜泊或遠江歸來的舟船點綴,是舟舸代步、駕船往來的江上真實生活表現,也見畫家動靜相生、顯隱藏露置景的辯證統一哲學運思審美構想。
再有斜向布構而觀之讓人胸懷開闊的《峽江帆影》一作,浩浩長江從畫面左下開闊江面處奔騰而去,于畫面右上兩山交匯處實而又虛橫穿峽谷、流向遠方無盡天地里;兩岸高高低低的山巒疊嶂,亦隨形而布從左至右、由闊漸窄、由合到開劈成妙境;近處矮岡上錯落相依的臨江山村,與那斜對面叢林深處的隱隱山居,又一顯一隱、或藏或露而于鮮明處為峽江傳神、于掩藏處為天地言情,運構寄意讓觀者浮想聯翩矣!相較于這實寫的綿延群山、奇峻江峽,畫家留白于畫面上的虛景峽江,隨著犬牙交錯的山腳峰麓逶迤蜿蜒而來,又心物熔冶承載著揚帆遠航的一艘艘舟船,鼓動著風帆、滿載著希望駛向遠方,也寄寓著生命的熱忱奔赴人生的彼岸……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施江城,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蘇武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國畫學會會長、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湖北省文史館館員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藝術創作院藝委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特聘教授。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及國際重要展覽,曾多次應邀赴國外訪問及講學,并舉辦個展和參加聯展。當代著名中國畫家,擅山水,精人物,尤以創作長江題材的作品而著稱。出版有《施江城長江三峽圖卷》《高峽平湖圖卷》《施江城長江萬里圖》等畫冊。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