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成功美術館館藏蘇君良先生作品《山鄉秋韻》
健筆隨類而寫的秋樹,黃葉褪落、繁華盡去,枒槎橫斜的枝頭上掛著三五熟透了的金色果實,顫顫巍巍亦還映入眼目愈見那秋意的寂寥;灰藍因形敷彩的屋瓦,鱗次櫛比、井然鋪排,錯落置陳的村舍下掛著或黃或紅的辣椒玉米,連綴成串猶還縈懷而來越顯秋色的絢麗;再有疏疏離離的二三柴籬,屋后豎著的電視天線,悠然自得的覓食雞群,驅趕牛羊的山道鄉民,曠遠蒼茫的煙云山巒,盤旋飛翔的天際倦鳥等自然人文諸相點綴畫面,亦見田園牧歌的鄉情畫境反映,愈增秋光朗照的山水詩境韻味來。這是《西部成功書畫家》近日刊載的陜西美協理事蘇君良先生作品,《山鄉秋韻》《秋染秦山》《山里人家》等映入筆者眼簾,繼而于之線跡健勁、墨色枯潤的造景寫意,隨類敷彩又蘊藉著意的景致設色,線面層疊還虛實空靜的置陳布勢中,獲得的“秋光滿畫屏,草木皆鄉情”一般畫面審美聯想。
唐人張躁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繪畫的藝相創構,需從客體對象的探究、發現中獲取的“物”的典型形象表現,亦要由畫家的主觀運思取舍中求得繪寫對象的神韻與風采呈現,繼而在心物熔冶中創作出比現實景致還要美、還要真的畫面典型來。如《山鄉秋韻》《秋染秦山》《山里人家》諸作,蘇君良先生的山水創作,也正是立足于秦嶺家山絢爛恬靜的田園秋光中,“心窮萬物之源,目盡山川之勢”的感物體驗里,由形及神審美運思、凝萃提煉出天地自然的藹然精神、家園鄉土的悠然意蘊、秋野山鄉的安閑趣韻,繼而于之畫面上“按形求法”又“貴在心得”為具象的筆跡墨相來。
成功美術館館藏蘇君良先生作品《山里人家》
譬如這幅《山鄉秋韻》,畫家抬高視角仿佛站在山腰處布構物象的畫面中,形構略顯變形夸張的房舍,又多以藍色調和水墨,繼而渲淡設色的粼粼屋瓦房頂的抽象造景呈現之,既見心懷澄澈觀照秋野山村的清闊空靜之象體現,又顯畫家主觀取象中意寫概括的求真取舍和意象強調。再如籬笆白墻下堆積的麥捆,麥垛一旁閑置的石碾,院中隨意放置的石桌石凳,以及空落落的樹上、枝丫掩映的檐下扎成串的玉米棒子,老樹院門下背著背簍帶著小狗而來的鄉民,屋后遠景天地里淡墨短線長短疏密井然皴寫的稼穡……這些樸素尋常又典型鮮活的秋天山鄉諸景,既是畫家從其仰觀俯察的自然萬象、生活眾景中,苦心孤詣所選取羅列的客觀對象代表,也是其于之“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主客交融、心物熔冶里,遣懷于物、寄情于景的生命意境觀想和秋思詩意抒發。
再如《山里人家》中的以色代墨、灰紫皴染,而沐浴于秋陽里的遠山;用鮮艷的或橙或藍隨類敷彩,而其貌昭著的金色麥捆、石凳灰瓦;如錐畫沙、筆寫健勁,而長短銜接、交合聚散造景的秋樹空枝。還有《秋染秦山》一作里,茫茫遠山、恬靜近舍間,淺黃漫渙渲染、明暗映襯的山川之野;安閑遠村前、奇峻峰巒下,墨色濃淡相宜、皴擦暈染的秋澗山石;水墨豐潤、意筆賦形,點綴于對峙峰嶺間、澄明天空上的高翔飛鳥等等。畫家筆下這些近觀見其質、遠觀有其勢的真山之形、真水之姿,既是畫家面面觀、細細看之下,迥然不同的疏薄秋時秦嶺山水“代山川而語”寫照,也見萬籟俱寂、天清地明又顆粒歸倉、歲稔年豐的秋季山鄉典型生活反映,更見“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一般情真意切又和諧素樸的濃郁秋意詩境傾訴來。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成功美術館館藏蘇君良先生作品《秋染秦山》
畫家簡介:蘇君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美協副主席、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人民銀行系統全國美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美委會副主任、國家二級美術師、咸陽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咸陽市畫院副院長。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