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成功美術館館藏米和平先生作品《崛起》
米和平先生的山水藝術創作,始終貫穿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思想。其作品既能精準捕捉自然山川的形神特質,又善于將天地大美轉化為個人情感的審美載體,最終達到“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藝術化境。這種藝術境界的達成,既源于畫家數十載筆耕不輟錘煉的深厚功底,也得益于其豐富的人生閱歷與深厚的文化修養,三者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貌。
成功美術館館藏米和平先生作品《游春》
在筆墨語言上,米先生以骨法用筆立其形質,側鋒干擦塑其體量。云水天光的處理則運用潑墨潑彩之法,通過墨色塊面的層層積染營造磅礴氣勢,完美詮釋了“壁立千仞而煙云恣意”的山水精神。如《云煙蕩聲》一作充滿了畫家強烈的主觀情志,無論是繼承傳統繼而應物流轉、衍生發展的斧劈皴擦山水筆墨語言,還是構圖上煙云烘托、山峰嶙峋的布陳,以及物象取舍上突出主觀精神傳遞的審美關注,都能看到畫家這種慘淡經營而成的山水畫面旨趣。在作品《崛起》中更見其用水用墨的精妙掌控,枯潤相生的筆墨既表現云煙的飄逸,又展現山勢的雄渾。畫家對傳統皴法進行創造性轉化,通過“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寫生實踐,使筆下的懸崖絕壁既得自然真趣,又顯亙古永恒之態。那些點綴于巖隙峰麓的蔥蘢草木,與流動的云靄、巍峨的山體,形成動靜相宜的審美韻律,令人頓生“神思飛揚”之慨。
成功美術館館藏米和平先生作品《淇水風韻》
米和平先生的山水繪畫功力扎實而變化多樣,且又有強烈的個人主觀思想對客觀自然山水的融匯再造。如作品《淇水風韻》中,既見以斧劈塊皴,或正或側、線面組合寫意的山石碐磳形廓;又有形似刮鐵皴法,而或方或圓、頓挫提按造寫的方硬倔強肌理;亦有取法“豆瓣”等點皴畫語,而或疏或密、渴筆干擦呈現的斑斕苔草之貌。當然還有畫家取象天地晦明、光影之象,帶來的雄峻山體的輝光明暗、色彩冷暖之象;以及疏淡水墨超逸烘染,罅隙留白,帶來的流溢煙云和搖曳水光等等。再看作品《游春》面圖式布陳上,以瞟瞥遠近、俯仰高低的流動之勢取象,以神入山水、情寄霧雨的主客交融而代山川而言之情遷物移。譬如畫面中,崖壁上的行人,淙淙而流的山泉,以及山光、巉巖交錯中,“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盎然詩意之象。有畫家立足自然、尊崇天地的客觀真實反映,也是畫家煙云烘托、峰谷錯落的布局和物象取舍上,對自然物象的凸顯強調,亦見畫家在突出主觀精神傳遞的審美關注,及苦心孤詣經營的山水畫面旨趣。《云霞山色翠》兼具皴寫鮮明的線性骨氣,和水墨暈化的漫渙之姿;在山石層疊、峰巒嶙峋,及煙云繚繞、云霞飛揚的一實一虛對比中,彰顯了畫家扎實的筆墨運構能力和山水造景功力。尤其是在石質山石的獨特地域自然客體的感物與感悟中,畫家汲取前賢經驗,兼取斧劈、刮鐵等塊面皴法,對巖崖磊疊、塊面崢嶸之貌,應物象形、提煉語言,繼而中鋒線勒其廓,塊墨濃淡積寫其質,極見畫家取古融今、造景造境的藝術運構美感。
成功美術館館藏米和平先生作品《云霞山色翠》
米和平先生的山水藝術,實為傳統文脈與當代意識交融的審美結晶。其作品既扎根于深厚的筆墨傳統,又飽含對自然生命的深刻體悟;既注重形神兼備的物象刻畫,亦強調主觀情思的審美投射。在皴法運用上,他能博采眾長而自出機杼;在空間經營上,他善將實景描繪與意境營造完美統一;在精神表達上,他始終追求“代山川而言”的藝術境界。觀其畫作,我們不僅能領略到“萬趣融其神思”的藝術魅力,更能感受到畫家對天地大美的虔誠禮贊。這或許正是中國山水畫綿延千載而歷久彌新的精神內核——在物我交融的審美觀照中,完成對永恒自然與短暫人生的詩意詮釋。
成功美術館館藏米和平先生作品《云煙蕩聲》
(文\蔣成蓮整理)
畫家簡介:米和平,工藝美術師。1963年生,河南武陟縣人,1989年畢業于鶴壁教育學院美術專業。現為中華書畫報社特聘畫家,中國書畫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國畫家協會會員。曾獲第六屆中國當代山水畫“三百家”稱號;被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授予"當代山水畫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出版《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集——米和平山水畫作品集》《米和平水墨藝術》等畫集。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