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杲先生作品《人似秋蘭散處多》
張杲先生曾拜國畫大師石魯為師,隨后又考入中央美院李苦禪工作室,師出名門的他并不以之自居,為自己博取世俗功名利祿,而是執著于自己陶陶然的密葉、疏枝和花影,這些不是肉眼可見的物像,它是心靈在迷醉之后的自問和追問。什么是花朵?什么是枝葉?什么是魂魄?什么是意蘊?什么是韻味?什么是高古?這是張杲先生繪畫總體的精神指向;這也是映射當代中國花鳥畫走向世界必由之路的一面鏡子,它在文化層面與哲學高度上,昭示了傳統中國畫的文脈走向與未來形態。
秋蘭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是蘭科蘭屬建蘭品種的大部分花卉的俗稱。花開時,綠葉婆娑,溫潤靜雅,花香清幽,沁人心脾。秋蘭花開秋露零的景致詩意盎然;歷代文人墨客有關詩詞不勝枚舉,讓人愛不釋手?!峨x騷》中屈原有云:“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朱熹詩曰:“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赡懿蛔鳑鲲L計,護得幽香到晚清。”《人似秋蘭散處多》繪畫語言優雅豐富;以晶瑩剔透的彩墨技法整體展示了中國花鳥畫所特有的音韻美、線條美和裝飾美,其意象斑斕?;罅钣^者陶然流連,凸顯出一派恍兮惚兮的魔幻況味和若有若無的迷離之境。用色綺麗,筆意舒展,透出些“東洋花布”式的,所暗藏著的妖嬈艷麗。張杲先生深諳中國畫理的意境和韻致,卻不追趕古人的蒼涼,也不追求文人的恬淡。畫面少有悲天憫人、愁腸百結的情緒,是欣欣向榮的熱鬧和唯美主義的意態。畫中濃郁清新的文化氣息,新穎獨特的構圖布置,俏麗酣暢的筆墨色調,和恬靜秀美的田園情趣躍然紙上,惹人秋思涌動。畫家或通過夸張形象的體態特征;或在筆法中間用方筆、拆筆和直線,使畫面剛柔相濟,精微與豪放結合;或以墨彩相間而相映生輝,以增強整幅畫面的質感、色感和節奏感,這些都蘊含著畫家在花鳥畫畫理技法方面的寶貴探索和創新。呈現心靈之鏡的花影,是對人類思想最直接的啟悟,讓畫面具有非常濃烈的哲學意蘊。“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鼻锾m馥郁有幽香,人如此花散芬芳,應是畫家想告訴讀者的。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杲先生作品《憶寫古上林苑所見》
《憶寫古上林苑所見》是為恬淡的花園之境,花草優美多姿、神態逼真鮮活。在形式和表現語言上獨具特性,淡墨與淡彩的互滲互映,不僅效果滋潤淋漓,更使畫面從整體上產生幻變離奇的況味;枝葉在構圖上的極度夸張,是在簡淡得近乎消退的水墨中呈現出來;花卉總是若有若無,若隱若現,不即不離;在隱退中伸張,在張揚里聚斂,在丟棄中獲得,就像是一場夢,留下的是追憶和消逝的碎片,留下的是萍蹤。雜揉、融合中西繪畫技法之長,表現自己身體的感受,心靈的感受,形成了獨特的樣式和格制,奇特的枝葉和花萼,不是應物象形的結果,也絕非坐在畫室中信手拈來,它們是深刻沉醉的結果,是對在夢里境象的固執追憶和大膽抒寫,既不同于傳統的中國畫,也非所謂的現代水墨;但是,卻讓善良的人們看到了真誠?;^點染情緒飽滿、筆墨酣暢,給人以蓬勃向上的美感和力量,表現出畫家高超的技藝和雄厚的功力。在題材上,盡管別的畫家采用過千百遍的陳題舊材,但經張杲先生妙用后便豁然生輝,融鑄出獨特的風貌——繁花照眼、姹紫嫣紅、惚兮恍兮、聚散無定……而這些充滿時代氣息的精美畫卷,抒發著畫家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景物的贊美。有著王雪濤先生花鳥畫的清雅多姿、筆墨神韻,汲取吳昌碩、齊白石的以寫入畫、蒼潤灑脫,探引精微,博采眾長,有眾體之妙,畫理技法兼收并蓄,不拘一家一格。
張杲先生的作品以縱橫的才情翱翔在傳統花鳥與現代水墨之上,獨造了標新立異的現代花鳥畫美學文本。其作品將中國畫的意境神韻與西方繪畫的視覺張力相結合,其高視闊步的審美原創性和超凡脫俗的繪畫品質,日益成為主流美術圈所關注的熱點。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金石開)
畫家簡介:張杲,漢族,字約翰,晚年號老呆子、寂寥居士、蓑鶴臺上人、杏園老人等,1942年出生于西安,原籍山東昌邑。國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駐會專業畫家、陜西省文化廳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1959年拜石魯為師,197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高研班,進入李苦禪教授工作室。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