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志平先生作品《李白詩意圖》
一個熱愛生活的藝術家,必定對客觀世界有廣泛而深刻的感受能力,感受自然的律動,感受萬物對人類精神生命進行滋養、鼓勵、啟示、陶冶和修正;他認定自然界中有生命之物的美是生命之美,并為之醉心,篤志要把自然對象的生命信息及自身的感知、領悟、追求、理想,即人生繁復多變的況味奉獻給讀者。王志平先生的古典人物繪畫善于夸張變形中見現代意識,恣意揮灑中見筆墨法度;通過精準的造型、典雅的色彩、精湛的細節,探索著以形寫神的新篇章。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志平先生作品《太白邀月圖》
《李白詩意圖》詩人倚石醉臥花間,杯盤狼藉里舉手指月——相期邈云漢。特殊的人物,如同一個符號,即使只以黑褂白袍、側臉微目、昂首肘撐簡筆略寫出李白的身形,那首膾炙人口的《月下獨酌》已然郎朗上口。其實,那身形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畫面升騰的那種“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文化精神,繚繞千年,依然拂面。云在哪?月在哪?何必問,不必說,云卷云舒,月隱月現,隨風而去,泰然自若。《太白邀月圖》畫這樣的畫時,畫家需要整個人浸在水墨煙云里,把性情潑墨揮灑開來,才能有境界、出氣韻、呈趣味;趣味是與氣韻相關聯的,氣韻生動則趣味生發;干筆皴擦、淡墨暈染、肆意揮寫,看似紛亂中墨趣洋溢;李白腳下疏梅橫斜,頭頂微云映月,淡綠的氛圍營造著“對影成三人”,是春氣、是生機、是活力、是浪漫,天機流淌,仿佛抬抬腳,就可走進畫中,隨李白浪跡天宇,與歲月共久長。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志平先生作品《臥薪嘗膽》
《臥薪嘗膽》是水墨蕩漾中浮出的一幅斑斕圖畫。苦膽、柴薪、窗欞、油燈、食具、寶劍、竹簡,無不透露著身處敵國斗室的艱難困苦和心中深仇大恨的永不磨滅,形銷骨立的勾踐,眼中依然綻放著希望的光芒。畫家在簡潔通透的環境營造中,沒有多余與主題無關的物件交代,追求主題的凸顯,細筆寫出人物形態,頭像結構精準,以浮雕般的手法“簡于像而深于意,重于筆而略于形。”皴擦時筆筆有痕,剛中涵柔,形態逼真,躍然紙上;畫家將西畫的造型手段和中國畫的陰陽明暗畫法水乳交融,空間開闊、形象立體、面目一新。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志平先生作品《達摩面壁圖》
中國畫的境界不可向外求,只能向心中求;畫中之物皆心中之物,畫中之境即心中之境;畫到精妙處,如入無人之境,既然無我,則天地萬物為我,與宇宙同頻共振,何其大哉!《達摩面壁圖》靜默觀照,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入自然之境。洞內蒲團、香爐之外別無他物,雙手合十、低頭誦經、佛光繞頂、渾然未覺的達摩猶如永恒雕塑。以大道之悟藏之于筆端,意趣之生行之于畫幅,是傳統文人志向情操的水墨外化,是從凡俗生活中脫略而出的棲居理想和心志寄托。觀此畫,可澄懷、可遣興、可神會。
唐代畫家張璪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自然的生命,心源,即自我的生命。王志平先生人物形象刻劃上追求深刻、冷峻、凝重、嚴謹,再加上結構變化、色彩關系,以傳統的工具和寫實的手法,探索人內心深處的世界;作品具有強烈的可觸性和夢幻色彩,以微妙的心里穿透力,使人忘記了現實的燥動與紛亂,而進入一個雄強之氣撲面而來的超凡境界。賈平凹評其作品功底扎實,且靈氣十足,戲稱他為造夢大師。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金石開)
畫家簡介:王志平 1958年生于山東青島, 80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84年畢業。陜西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在國內各類期刊雜志發表論文及專著80余萬字、美術作品170余幅;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展上獲獎,被國內外多家美術博物館收藏。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