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三区四区/国产真实伦视频mp4/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娇小6一8小毛片 - 伊人手机在线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2025-02-17

文章來源:中國美術
1953次瀏覽
   蛇,大者曰蟒,小者曰虺,民間又有“蛇即小龍”的古老傳說。作為中華文化民間信仰中重要的動物崇拜對象之一,蛇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顯示出復雜的含義和區域性特質。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它部》載:“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蛇,它或從蟲。”據《列子》記載:“庖犧氏、女媧氏、神龍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在《山海經》里有諸多神人珥蛇、操蛇,如夏啟“乘龍”“珥蛇”,后“斬蛇”之舉也屢見于史冊。可見,蛇身形象在遠古神祇中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蛇文化在華夏歷史的舞臺上也有著絢爛多元的綻放。

文物里的蛇

   蛇,承載著先民對天地起源、生命繁衍的最初想象,古代先民對蛇的敬畏形成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蛇圖騰。蛇的形象進而演變出象征平安的圖騰,多用來裝飾青銅器,并頻繁現身于各類祭祀器具中。同時,蛇圖騰經多次磨合與融匯,最終在蛇身的基礎上衍化出兼具神話符號和圖騰崇拜的形象——龍。《史記·外戚世家》記載:“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印證了古人龍蛇一體的觀念,因此龍、蛇在造型上極為相似。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新石器時代】紅陶貼塑蛇紋罐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出土于陜西西安東郊南殿村仰韶文化遺址的紅陶貼塑蛇紋罐上的蛇紋表明蛇與仰韶文化先民的圖騰崇拜有關,反映了他們對蛇的敬畏和信仰,也承載了仰韶先民對人口繁衍、家族興旺的美好期望。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商】青銅蛇 三星堆博物館藏


   在四川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青銅蛇造型獨特,身軀呈S狀,采用分段鑄造法制成,總共有三段,鑄件之間有著精致的鉚孔,通過鉚嵌連接成形。身上飾菱形云紋,兩側腹部各有一排鱗甲,頭頂及背脊上有鏤空的刀形羽翅。
在距離三星堆遺址約40公里外的金沙遺址,是古蜀文明繼三星堆之后的又一個發展高峰,來到這里的古蜀人也將他們對蛇的崇拜和敬畏延續到了這里。金沙遺址發現的十余件立體圓雕石蛇造型獨特,蛇身盤繞呈S形,蛇首呈三角形,頭微昂,睜大圓眼,張大嘴巴,似欲吐出毒汁,擇物而噬,具有獨特的美感,對研究古蜀文化的宗教信仰和社會結構有重要意義。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春秋】青玉人首蛇身飾 河南博物院藏


   《山海經》中有多處描述人首蛇身的形象:“自單狐之山至于提山,……其神皆人面蛇身”“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首蛇身,尾交首上”。出土于信陽光山縣一座春秋早期黃國的國君孟和夫人孟姬的合葬墓中的一對“青玉人首蛇身飾”,顯示出古人將蛇與生死相聯系的印記。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春秋】金柄鐵劍(局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藏


   此外,蛇紋也是中國古代最為重要的吉祥紋樣之一。先民認為蛇能潛于深淵,能致云雨,頗具神秘力量,故用蛇紋(蟠虺紋)來寓意吉祥圓滿。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春秋戰國時代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特別是春秋中期模印法與失蠟鑄造法等新工藝的出現,以其獨特的盤曲小蛇形象構成的幾何圖形的繁縟蟠虺紋盛行。出土于陜西寶雞益門村2號墓的金柄鐵劍,劍柄為純金質地,整體鏤空,兩面紋飾相同,由陰線紋組成蟠虺紋,其間飾有勾云紋,并鑲嵌以圓珠形綠松石及料器。柄部有雙虺相背組成的獸面紋,獸目以綠松石鑲嵌,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信仰、審美觀念和文化傳統,更是當時社會文化的重要符號。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戰國】彩繪漆雕小座屏 湖北省博物館藏

   同時,蛇圖像在楚地文物中也大放異彩。他們認為蛇是祖先神明的化身或載體,而蛇蛻皮、常出現于草叢茂密處、有毒傷人、可以吞食大于自身的動物等特點,也讓楚人認為蛇具有重生、醫藥和溝通陰陽的神秘能力,既是傳授智慧的使者,也具有警示和護衛的作用。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號楚墓的彩繪漆雕小座屏是戰國時期彩繪漆器的代表作,主體由27個動物組成,其中15只蛇的形象最為突出,它們相互纏繞、盤曲,構成了復雜而生動的畫面,反映了楚人對蛇的崇拜以及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在展現楚國文化瑰麗奇幻的同時,也反映出蛇文化的多面性與復雜性。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漢】雙蛇紋長方磚 故宮博物院藏


   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漢代雙蛇紋長方磚,其表面以雙蛇紋為主要裝飾圖案,兩條蛇的形態生動,或蜿蜒盤旋,或昂首欲動,充滿了動感與活力。采用了淺浮雕或陰線刻的工藝手法,線條簡潔而富有力量感,將蛇的靈動與神秘刻畫得淋漓盡致。通過對磚上圖案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文化喜好以及對生活的態度。
出土于云南省晉寧縣(今晉寧區)石寨山的西漢滇王之印,印章如瓶蓋大小,全金質地。在印身上,栩栩如生地雕刻了一條身體蜷縮的蛇,蛇頭伸向右上方,微微抬起,背上還裝飾有鱗片紋。這枚金印也印證了《史記》中的相關記載,見證了2000多年前古滇國的古老文明。

   唐代陶畫彩十二辰之蛇俑,俑為蛇首人身,將動物的特征與人的形態相結合,達到了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體現了當時工匠的精湛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相配的文化觀念。



繪畫里的蛇

   在古代書畫的浩浩長卷中,蛇的形象屢屢閃現。出土于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T形帛畫,畫面的內容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別代表天上、人間和地下。天界部分,日、月之間,端坐著一個披發的人首蛇身天帝,以一條紅色長蛇之身作為載體,體現了古人對生命延續和再生的渴望。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西漢】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畫?湖南博物院藏


   蛇的形象在文化藝術領域逐漸豐富和多樣化,其寓意也不斷延伸和拓展,從單純的圖騰象征逐漸與吉祥、富貴等寓意相結合,繪就靈蛇口銜靈芝、如意等祥瑞之物,穿梭于祥花瑞草之間的畫面迭出,進一步推動了蛇題材繪畫的發展,彰顯出蛇在傳統文化中作為祥瑞象征的獨特地位。如北京故宮欽安殿里十二雷將中馬天君的壁畫,馬天君右手持槍,槍上即有靈蛇纏繞,為馬天君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神秘和超凡的色彩。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五代】榆林窟第16號窟壁畫?后室東壁


   敦煌石窟壁畫中的蛇圖像,大多生動活潑、千姿百態,不僅是一種裝飾圖案,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智慧的象征,如蛇身龍神、蛇身伏羲守寶、蛇舞菩薩、化蛇斗法等蛇元素壁畫。榆林窟的壁畫內容和風格與莫高窟緊密相連,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榆林窟中有一幅描繪大蛇的畫作,是依據經變文中勞度叉化作大樹,而舍利弗化作大蛇,“長蛇纏樹,大風勁吹,大樹根拔而欲倒”這段文字而繪制的。畫中的蛇被描繪得細致入微、形體龐大,展現了古代藝術家對蛇的獨特理解,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蛇的復雜情感和深刻寓意。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唐】伏羲女媧像單頁?故宮博物院藏


   出土于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唐人繪《伏羲女媧像》單頁,描繪人首蛇身男女二人,著窄衫小袖絳紅色胡裝,腰相連共著白裙。男女上身相擁,中間兩臂相連,下尾盤曲相交四節成螺旋狀。兩人頭上有圓輪象征日,尾下有下彎象征月;畫面四周遍布大小相等的圓圈,部分以線相連象征星辰。伏羲和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此畫中伏羲執矩象征地,女媧執規象征天,配合畫面上的日月星辰,為墓室營造一個小宇宙,體現了古人對宇宙秩序的理解以及陰陽交感、生命繁衍的宇宙法則。
清末海派畫家任預繪制的《十二生肖圖冊——蛇》,運用線條來表現物體的形態和質感,蛇的蜿蜒曲線、青蛙的輪廓以及石頭和草的線條都表現得細膩而生動。在色彩運用上,也有獨到之處,通過色彩的搭配營造出畫面的氛圍和意境。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齊白石?墨筆草蛇?北京畫院藏


   近現代畫壇,傳統書畫藝術在時代浪潮的沖擊下,開啟了創新變革之路,蛇的形象亦被賦予全新內涵。如北京畫院所藏的齊白石《十二屬圖》中的《墨筆草蛇》,以大寫意之法繪蛇,流暢的墨筆表現出草蛇游走的神態,頭部淡墨臥筆一點,再加上兩個小點、一根線就表現出口吐信子的蛇頭,背景則以寥寥數筆表現野草,蛇身周圍的留白處理,體現出中國畫“筆不到意到”的審美趣味,同時兼具野性與童趣。齊白石將對生活的細微觀察融入筆墨,讓蛇褪去神秘外衣,回歸質樸自然,展現出生命的本真活力,觀者仿若能看到鄉間草叢中蛇的靈動瞬間,心生親近之感。



民俗里的蛇

   十二生肖中,蛇排在第六,與十二地支的“巳”對應,即“巳蛇”。在傳統文化中,蛇被賦予諸多祥瑞之意,其蜿蜒的身形仿若無盡的循環,恰似幸福的流轉無休,故而常被視作幸福的象征。在民俗生活中,蛇寓意祥瑞,象征幸福、生育與財富。蛇在民俗文化的舞臺上,持續演繹著多彩篇章。民俗里的蛇,秦漢前是尊崇象征,與神仙相連,融入祭典、歲時民俗,為農事、家族祈福;秦漢后形象復雜,雖因龍尊皇權、蛇傷人而妖魔化,卻憑借“蛇即小龍”“白蛇傳”等傳說,為蛇文化注入了人性的溫情與浪漫,反映了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突破傳統束縛的心聲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清】五毒葫蘆紋活計扇套?故宮博物院藏

   民間流傳有“蛇盤兔,必定富”的俗語,在陜北等地,剪紙藝術中常出現蛇盤兔的造型,寄托著人們對富裕生活的期盼。在一些地區,人們認為蛇是家宅的保護神,當家中出現蛇時,不僅不會驅趕,反而會認為是吉祥的象征,寓意著家族的繁榮興盛。在福建等地,甚至有“蛇進家門不能打”的說法。蛇強大的繁殖力,讓它成為生命繁衍的象征,預示家中將有新生命降臨。屬蛇的人被認為具有聰明、機智、靈活等特質。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也與蛇有關。驚蟄時節,春回大地,蛇結束冬眠,紛紛出洞,古人見此情景,認為是吉兆,預示著萬物復蘇、生機勃發,便將這一自然現象融入歲時民俗,賦予其美好的祈愿。

蛇年說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庫淑蘭?五毒?剪紙?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藏

   每逢五月初五端午佳節,民間有喝雄黃酒、掛艾草的習俗,這背后亦有驅蛇避邪的考量。此外,在端午節期間,人們還會在門楣、窗戶上張貼五毒剪紙,吃五毒餅,在兒童的肚兜、香囊上繡上五毒圖案,以求消災解毒、祛除病邪。蛇作為五毒之一,常出現在民間的服飾、刺繡、剪紙、年畫等藝術形式中。

   在西北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著清明節制作“蛇娃饃”的傳統,人們捏出形態各異的蛇饃,或盤曲或昂首,蒸熟后供奉先祖,祈求家族人丁興旺、福澤綿延。這古老習俗如同一部活歷史,承載著先輩對蛇的尊崇與敬畏,代代相傳不衰。
同時,中國古代神話中帶有方位指向的天地四靈之一玄武,就與蛇有著密切的關系。玄武的形象是由龜和蛇組合而成,因漢代盛行五行學說,所以四神紋瓦當有避邪、鎮宅的作用,被廣泛應用于宮殿、宗廟、陵墓等重要建筑,在現代則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裝飾、工藝品制作等領域。四神瓦當中的玄武常被用于北面屋檐,有著明確的符號性象征。如陜西西安漢代遺址出土的玄武紋瓦當,瓦當正中為龜蛇交纏的圖案,寓意著守護和吉祥,既體現出古樸、粗獷、稚拙之美,又顯示著嚴謹、含蓄、神秘的色彩。人們將本來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物象,通過藝術加工來表現,不但不使人覺得荒誕離奇,反而認為它們充滿生命活力和雄健之美,洋溢著時代的精神,放射出文化的光輝。

   從浩渺悠遠的神話傳說,到傳頌千古的文藝佳作;從繽紛多彩的民俗文化,到匠心獨運的民間技藝,蛇以多元的意象呈現出獨特的魅力,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綿延與變遷,也記錄著人們在時光中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對燦爛生命的感悟。■


編輯  | 閆   君
制作  | 閆天蒙
校對  | 蔡培新
初審  | 賀   瑋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金   新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書畫家網
張谷旻
張谷旻

詩畫俱佳的唐代大詩人王維說:“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這也正如張谷旻先

 8件作品 3433熱度

馬西園
馬西園

李苦禪先生曾跋其書云“西園先生書法近古,近代實不多見,可永寶之。繪畫初學

 5件作品 3640熱度

鄧子芳
鄧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題五指山》詩曰:“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3993熱度

張改琴
張改琴

石濤《畫語錄》中說:“太古無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于一個人

 7件作品 4384熱度

馮大中
馮大中

近代畫虎大家首推張善孖,他以觀察真虎切入,改變了古人憑概念畫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6299熱度

于志學
于志學

菜根譚有云:“鳥語蟲聲,總是傳心之訣;花英草色,無非見道之文。”于志學先

 4件作品 5578熱度

張江舟
張江舟

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中國的畫……是一個線條的組織。”,線條不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0487熱度

杜滋齡
杜滋齡

杜滋齡先生是當代畫界風格鮮明而成績卓著的藝術家,其筆下人物汲取技法豐富,

 5件作品 6917熱度

最新文章

筆寫清韻 畫傳高古——《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信陽美協名譽主席趙根成先生作品賞析

筆寫清韻 畫傳高古——《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信陽美協名譽主席

中國畫是線條的組織,那流動變化的線條,也總能透露出形象的姿態來,創作者的

2025-08-13

潑彩豪邁 山嵐出岫——中國美協理事宋亞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析

潑彩豪邁 山嵐出岫——中國美協理事宋亞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

清代原濟《石濤畫語錄》中說:“古者識之具也,畫者識其具而弗為也。”所以學

2025-08-12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當代青綠山水畫家滿維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當代青綠山水畫家滿維起先生作品(《西部

古人說:“畫謂無聲詩,乃賢哲寄興。”繪畫如若僅限于形式的炫目耀眼、新穎奇

2025-08-11

筆攜清風 潑出荷韻——《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眉山市美協顧問謝泰偉先生作品賞析

筆攜清風 潑出荷韻——《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眉山市美協顧問謝

詩言志,畫寄情。讀謝泰偉先生的這幅荷花作品《風抹雨濯自晶瑩》,而有

2025-08-11

形塑自在 神造靜逸——《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當代女畫家楊卉茹女士作品賞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靜逸——《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當代女畫家楊卉茹

何為靜逸?寧靜安閑也。賞讀《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楊卉茹女士的這幅《品茗

2025-08-08

密密蓁蓁 郁郁蔥蔥——陜西畫家馬繼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密密蓁蓁 郁郁蔥蔥——陜西畫家馬繼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

線勾墨點石崢嶸,筆皴每多密蓊蓊。近濃遠淡峰險峻,山川總見郁森森。古人韓拙

2025-08-07

墨彩相濟 黃龍怒嘯——《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陜西畫家郭建平先生八尺黃河畫作賞析

墨彩相濟 黃龍怒嘯——《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陜西畫家郭建平先

從巴彥喀拉山口發源的母親河——黃河奔騰向東,穿越九省、自治區,由山東

2025-08-05

筆皴山川茂 胸壑寄游情——湖北中國畫學會會長施江城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筆皴山川茂 胸壑寄游情——湖北中國畫學會會長施江城先生作品(

先賢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啟迪世人。就繪畫而言,積學、游歷俱可除去胸中

2025-08-04

皴法見心象 墨彩化天工——潘錫林山水畫藝術(《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探微

皴法見心象 墨彩化天工——潘錫林山水畫藝術(《西部成功書畫家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旅游聯誼中心理事

2025-08-01

筆筆線有情 列列鞍馬風——中國美協理事王闊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筆筆線有情 列列鞍馬風——中國美協理事王闊海先生作品(《西部

中國畫是以線造型的藝術,往往一筆下去,墨在紙上留下的線跡,總能呈現出輕

2025-08-01

蒼拙寫山雄 清空顯江闊——《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陜西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王建樹先生作品賞析

蒼拙寫山雄 清空顯江闊——《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陜西省中國畫

王建樹先生是高舉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藝術主張大旗的堅定

2025-07-31

瓠架滿生機 濃濃家園意——《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福建花鳥畫家詹黎明先生作品賞析

瓠架滿生機 濃濃家園意——《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福建花鳥畫家

與古人那“束薪已零落,瓠葉轉蕭疏”的秋意蕭然瓠瓜畫作不同,當代青年

2025-07-31